腰痛經常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首發症狀,一般來說,腰椎間盤突出導致的腿痛是單側,主因是受壓側的下肢出現症狀,但如果MRI核磁共振檢查報告顯示腰椎間盤突出和症狀表現不一致,會是什麼原因?
林小姐手扶著左腰緩慢的走進診間,愁容滿面的說:「我已經腰痛一個多月了,晚上睡覺翻身都會痛,去醫院骨科照MRI (核磁共振) 檢查,結果說是右邊腰椎有突出,可是我明明是左腿在痛啊? 」這到底是為什麼?
腰痛經常是「腰椎間盤突出症」最常見的症狀,疼痛輕重程度不一,一般平躺多休息後,可減輕疼痛症狀,嚴重時無法久坐或久站,不能翻身,如果打噴嚏或如廁時用力,都可能讓疼痛情形加劇。一般來說,腰椎間盤突出導致的腿痛大多表現為單側,主因是受壓側的下肢出現症狀,但是林小姐的症狀和MRI影像結果顯示腰椎間盤右側壓迫卻不一致,究竟是為什麼?
關於腰椎間盤突出症
椎間盤 (intervertebral disc) 位於兩節椎骨之間,分為外圍的纖維環,和內在的髓核。纖維環是類似強韌的韌帶組織,負責保護內在的髓核,而髓核就像果醬般的狀態,功能是緩衝身體的壓力。
正常的腰椎間盤通常在25歲之後就開始逐漸退變、老化,當受到外力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 (或脫出) 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受刺激或壓迫造成腰部疼痛,單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臨床症狀。椎間盤突出症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HIVD) 大多發生在腰椎的第四、第五節 (L4/5),和腰椎第五節、薦椎第一節 (L5/S1) 之間。
左腿痛背後的真相
當右側腰椎間盤突出症發作時,人體會自然採取保護性體位,就是改變重心,讓患側下肢少受力,而健側下肢多承重,時間久了,就造成健側肌肉的代償,引起左側肌肉痙攣、疼痛。
代償 (compensation) 是人體為了保持運作的一種替代機制,為了適應原本結構改變,讓身體可以進行原本日常生活中的正常活動,但是當組織長時間因代償形成的額外壓力,就會變成慢性疼痛。就像林小姐因為右側腰椎間盤突出,原本右側下肢會較無力,因此身體自然將重心轉移至左側,反而後來形成左腿代償性疼痛的情況。
如何治療代償性疼痛
首先,要確認患側是否有神經壓迫症狀,如果有,就要先處理患側,再處理健側的代償疼痛問題。椎間盤突出最常見的疼痛點是在梨狀肌處,會有明顯的酸痛,甚至引發類坐骨神經痛的放電感覺,但最遠只到達膕窩,不會往下延伸至小腿,我們常稱為「假的」坐骨神經痛,實際是梨狀肌痙攣後往下壓迫,使坐骨神經受到刺激而引起。
治療椎間盤突出的患側,可採取神經根出口減壓術,週邊及對側的問題如小關節、棘間韌帶、多裂肌、胸腰筋膜等,可進行軟組織或筋膜的鬆解及解除沾黏治療,「SMIT 超微脊椎關節治療術」透過西醫臨床使用的特殊針具及中醫的超微針刀,治療時先以局部麻藥緩和治療過程的不適,合併注射神經營養劑修復神經功能,可鬆解因受壓而突出的椎間盤,當脊椎後方的軟組織鬆解後,脊椎與脊椎之間的椎間盤就有機會因減壓而回復,這是最有效的非手術微創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