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望工程」讓你膝關節退化不動刀也會好


膝關節疼痛,有九成以上都是【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病變】所造成的,單靠X光、超音波、核磁共振等精密醫學儀器,均無法做出全面性的診斷。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膝蓋退化、膝蓋痛似乎成了許多人早晚都要面對的問題,每位患者都想知道,在開刀動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前,還有沒有其他不開刀的選擇?

名冠診所投入關節退化疼痛十餘年來,在膝關節疼痛治療上已累積豐富的臨床經驗,來到本院求診的膝關節疼痛患者可歸類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患者是聽聞身旁親朋好友開完刀後,不但疼痛問題仍未獲得解決,甚至出現更嚴重的後遺症。因此只要一聽到開刀二字,這些病患往往採取忍痛的消極態度。在與疼痛共處期間,尋求各種不開刀的治療方式,諸如:PRP(自體血小板增生療法)、葡萄糖增生療法(prolotherapy)、幹細胞療法、復健、推拿、針灸等,但都未能有長期持續的效果。

第二類患者則是已經做過人工關節置換術,有些開過刀後出現後遺症,為了處理手術後遺症,又接連手術3、4次之多,我們也治療過手術次數多達10次的病患。由於手術後遺症的痛苦不堪,很多病患會告訴我們「悔不當初」,直言太晚找到名冠診所。

來名冠 讓醫師告訴您不用開刀的理由

讓我們先從X光片呈現的影像說起,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醫院骨科就診經驗:

當您說出自己主訴的疼痛症狀,醫師都還沒有觸診,就先安排照X光;接著,拿著X光片解釋:軟骨磨損了多少,有無骨刺,膝蓋已退化至第幾期…。之後給出兩種診斷方向:

  1. 軟骨磨損嚴重的,要安排開刀置換人工關節。
  2. 輕微的則是開消炎止痛藥吃,或是轉至復健科開始物理治療。

X光片的成影是基於感光原理,當看不見的X光一掃過人體,組織密度越高的部位,對X光的吸收力越強,於是在感光片上留下影像。因此,X光片的影像只呈現了骨頭的狀況,卻照不出緊鄰骨頭的肌肉、神經、筋膜、韌帶等相關軟組織情形。

若是如此,剛剛提到這個看似再自然不過的門診流程,是否真的完整且正確到足以作為開刀與否的參考?

膝關節軟骨磨損一定會造成疼痛?

接下來,我們想進一步說明,為什麼病患各種疼痛難耐的「主訴」,不見得百分之百就直接與骨頭(或者說X光片的影像異常之處)有關。首先,要釐清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關節痛」不等於「關節軟骨磨損」。換句話說,關節軟骨磨損也不一定會造成關節痛喔!相信許多骨科或復健科醫師一定完全不認同這樣的說法。就連病患看到這裡,一定也會瞪大眼睛,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說:「怎麼可能!」

我們提出臨床上門診常見的兩則實例來佐證:

(1) 許多退化性關節炎到第四期的病患,在還沒照X光片檢查前,完全沒有感覺到任何行動上的不便或疼痛。直到因某次身體健康檢查剛好照片子,在看報告時,才被醫生告知膝蓋退化很嚴重,已達到需要開刀的程度,可以考慮是否要接受開刀治療。

(2) 有些病患的情況是兩邊膝蓋都出現退化,但是 X 光片看起來退化較嚴重的一邊反而不痛,退化較輕的另一邊卻讓病患痛到無法正常地進行日常活動。

因此,「關節痛」不等於「關節軟骨磨損」。而關節退化軟骨磨損不一定會造成關節痛,也不一定非開刀換人工關節不可。

名冠為您找出膝蓋痛的真正病因

如果關節痛不一定是軟骨磨損,因此,也不一定要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我們要如何才能解決膝蓋疼痛的問題?

根據我們豐富的臨床經驗,膝關節疼痛九成與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病變有關,不是光靠X光這類診斷骨頭病變的醫學儀器可以診斷出來。以下這些膝關節疼痛病患常見的症狀,即是軟組織病變所致:

●一走路就痛,不動不會痛
●走路超過 10 分鐘才會痛
●上樓梯會痛,下樓梯不痛
●上廁所蹲不下去、站不起來
●運動跑步騎腳踏車才會痛
●天氣變化膝蓋就會抽痛
●睡覺時半夜會痛醒
●走路緩慢酸軟無力

若是X光片不夠,還要做什麼檢查才能知道真正的病因?是昂貴的核磁共振檢查 (MRI)?還是號稱精準定位、目前最流行的超音波呢?都不是。這些現代醫學儀器仍無法清楚呈現人體某些更精微的結構組織,要解決關節疼痛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從處理「筋膜」開始(*了解筋膜是什麼)。

想要精準判斷筋膜病變的狀況,需要一名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藉由以中醫四診為基礎的診斷方法(如下),回歸到病人本身,清楚了解每名病患身體的「來龍去脈」,為患者「量身訂做」出具個別差異的治療,才能真正解決疼痛問題。

●問(詳細詢問病患的病史或手術史)
●望(觀察病患的步伐動作)
●聞(仔細聽病患詳述症狀與發病過程)
●切(透過觸診找出疼痛的病因)

膝關節周邊筋膜病變才是疼痛的主因

一般人無法把筋膜跟疼痛連想在一起,大部分的人都已被教育:軟骨磨光或是骨刺壓到神經才會痛。事實上,當筋膜因受傷、勞損、緊縮、沾黏等原因產生病變時,就會造成疼痛。並且,還會使骨與筋膜的接觸面產生無法平衡的力量,進而造成骨質增生、形成骨刺、加速軟骨磨損或衍生出關節錯位等問題。

目前醫界的「膝蓋內側皺壁發炎的致痛理論」,也是筋膜致痛系統中的一小部分。膝蓋內側皺襞與股骨內髁一旦相互產生「內側摩擦現象」,筋膜層就會像是沙進到眼睛一樣刺痛難耐。這樣的情況若是置之不理,病症就會逐漸加劇形成發炎、鈣化、組織老化凋零,最後導致不良於行等狀況。

想深入了解什麼是筋膜?請參閱:什麼是筋膜?什麼是筋膜纖維化?

中西醫雙執照把關 整合創新關節疼痛治療方式

名冠診所院長楊思寬醫師,是台灣少數同時具有中醫、西醫的雙執照醫師。臨床多年來,以中西合璧的醫學背景,研發出多項兼具突破性與創新性的治療技術,其中以「膝望工程」最為著稱,能有效治療內視鏡微創無法處理的筋膜問題。

「膝望工程」透過「超微創治療」(SMIT,Super Micro-Invasive Therapy),運用不同大小與粗細的特殊針具,撥鬆並破壞已纖維化或鈣化的筋膜沾黏組織,進一步修復與重建軟組織。「超微創治療」的治療特點如下:

●傷口小,復原快:無傳統手術開刀與縫合的傷口,治療後可立即恢復日常生活

●無全身麻醉,不用臥床休息:對高齡及慢性病患者的身體負擔及風險都特別小

●匯集中西醫學界的尖端療法:結合西醫神經外科「脈衝式高頻疼痛治療」與中醫的針刀微創療法,有效處理疼痛問題

名冠診所「膝望工程SMIT超微關節整合治療」為中西醫整合的進階自費療程,若您已在醫學中心、骨科、復健科或中醫診所接受許多治療後,症狀仍未改善;或是已經做過人工關節手術而產生後遺症,感到痛苦不堪卻求治無門,請您不要放棄!我們是關節及疼痛治療的專家,成功治療海內外各種難治關節疼痛的患者,並恢復他們膝關節的健康。
若有慢性病或體力衰弱的年長患者,正擔心手術的風險與併發症,「膝望工程SMIT超微關節整合治療」是最佳的治療方式,我們非常願意協助您戰勝疼痛!

想了解更多治療資訊,請於門診時間撥打: (02) 2967 9988(週一:13:30~21:00;週二至週六(週四休診):8:00~16:30;週日休診)
或請於以下表單填寫您的資料,我們會優先以E-mail回覆,請確保您留下正確的聯絡方式,會於上班工作時間回覆,請您耐心等候,謝謝!

市話請加區碼
您可以留言想諮詢的問題,或補充說明您的狀況

膝蓋痛不等於關節有退化!楊思寬院長治療大改善

張小姐感覺膝蓋緊繃,經常站不到半小時腿就會又緊又酸。去醫院檢查被告知膝關節退化第四期,建議半膝人工關節手術。不願開刀的張小姐上網搜尋到膝望工程的不動刀治療,接受治療後很快就有改善,走路不再腳痛了。

######

百戰百勝大魔王遇見楊思寬院長 終於治好多年膝蓋痛

擔任百戰百勝大魔王的林偕文大哥本身就是運動健將,多次出國比賽贏得冠軍,長年下來累積許多運動傷害。近年來膝關節疼痛加劇,朋友建議他開刀換人工關節,但他擔心會有手術後遺症。名冠診所楊思寬院長以不開刀的「膝望工程」為他治療後,終於恢復健康的雙腳,朋友都驚訝的說:你現在走路比我們快了!

######

幹細胞用於膝蓋退化治療的最新進展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為15%,全台約有350萬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等於是每6.5人中就有一人有膝關節退化的問題,更有1/4關節不適者忍痛超過3年。從民國106年健保署統計全台全膝關節置換件數為2萬7千多件,而在民國95年一年內有1萬多人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於10年內呈現明顯的成長,也顯示膝關節退化在高齡化社會中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

####

「膝望工程」超微創關節整合治療與微創關節手術治療有何不同?

相信您一定對「微創手術」一詞並不陌生,微創手術是利用表皮微小的傷口,以內視鏡的鏡頭當成視野,搭配各種的內視鏡手術工具來進行治療,出血量較傳統手術小,能縮短患者傷口復原的時間,減少術後疼痛,並能降低術後感染的機率。由於微創手術的多項優點,也促使現今許多醫院的手術型態開始趨向微創化。

####

「膝望工程」是什麼?它如何助你擺脫膝蓋疼痛

許多人膝蓋痛去看骨科醫生,常常醫生都還沒觸診,就要病人先去照X光;等X光片照出來了,醫生會拿著X光片跟病患解釋:「軟骨磨損了多少,有沒有骨刺,現在膝蓋已經退化到第幾期了…」。接著醫生就會下診斷:軟骨磨損嚴重的話就要安排開刀置換人工關節,較輕微的則是開消炎止痛藥吃,或是轉去做復健科做理療。類似這樣的經驗相信很多人都有過,但您有沒有曾經懷疑:這樣的診療過程就是完整、正確、無誤的嗎?

####

膝關節疼痛迷思(一) 為什麼騎腳踏車比走路傷膝蓋?

有些醫師會建議膝關節退化的患者選擇騎腳踏車作為運動,認為騎腳踏車較為省力,且對膝蓋的負重較小,因此對關節的傷害較小。但你知道嗎?騎腳踏車這項運動其實是非常不適合膝關節退化患者,因為踩踏板時需重複彎曲膝蓋,內側皺壁摩擦的次數也就更多,使膝蓋更容易受傷產生發炎疼痛。

#

膝關節疼痛迷思(三) 為什麼關節疼痛積水抽不完?

臨床上關節積水相當常見,常發生在愛運動的年輕族群、膝蓋退化的中老年人,或是發生意外傷害的一般人身上,關節積水會造成患者膝蓋腫痛不適,行走、上下樓梯等日常活動受限,常有患者關節積水抽水後,隔沒幾天又反覆積水,到底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真的沒有辦法讓關節積水不要再反覆發生嗎?

#########

膝關節退化分期你了解多少?

膝關節是人體使用非常頻繁的關節,從嬰幼兒期學步開始,膝關節陪伴每個人每天進行各種活動,如:運動、旅遊、工作、娛樂、上學等。根據統計,每個人膝關節平均一年活動一百萬次,若以膝關節退化最常出現的年紀50歲來算,從開始使用膝關節到出現問題約已使用5千萬次。使用如此頻繁,再加上男女過了更年期體內賀爾蒙質量的改變,無可避免的,每個人都可能會有膝關節退化疼痛問題,不同的只是疼痛出現的早晚而已。

#

只打PRP就能讓關節退化變好嗎?事實跟你想的不一樣

膝蓋退化造成疼痛的病因複雜,必須診斷出切確病因才能對症治療,注射PRP僅是眾多關節退化的治療方式之一,單靠PRP就想讓關節軟骨再生,讓嚴重的關節退化變好是不夠的。名冠診所「膝望工程」從根本進行治療及修復,才能將PRP發揮最大效果,徹底解決關節疼痛問題。

####

膝蓋疼痛半年往返於骨科跟復健科間 終在名冠找到病因

熱愛運動的網路媒體人謝先生,在一次日月潭環湖,接續挑戰武嶺天堂路後,開始飽受膝蓋疼痛之苦,做過許多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檢查後,判斷為輕微的退化性關節炎,復健半年卻沒有好轉,決定來名冠診所接受「膝望工程」治療,膝關節終於恢復健康並能輕鬆地活動了!

###

向人工膝關節術後遺症說bye-bye

有不少人工膝關節置換後的患者因為沒有根治而到名冠就診,劉阿姨就是其中一例。手術前,她感覺走路會「軟腳」,爬樓梯膝蓋痛。換完右膝後,膝蓋卻麻麻的,連從椅子上站起來或蹲下來都無法施力。她在治療結束後的三個月回診追蹤,不但爬樓梯不再疼痛,連左邊膝蓋也不用開刀了。

####

爬山後膝蓋痛 也是「退化」造成的嗎?

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統計,台灣爬山人口將近500萬人,其中以中高年齡層(45~65歲)佔大宗,爬山固然有許多好處,像是可以增加肌耐力、心肺功能、協調力等,但須特別注意自身的身體狀況是否能夠負荷爬山較大的運動量。臨床上觀察到有不少民眾在爬山之後出現膝蓋疼痛、腫脹甚至積水的症狀,大多是和爬山超過自己身體結構的負荷有關。

#

膝關節痛以半月軟骨磨損程度當成開刀依據是不正確的!

鍾太太聽了以後心中感到非常疑惑,覺得自己明明是右邊膝蓋痛去看醫師,怎麼醫師是建議要左邊膝蓋開刀換關節呢?是不是醫師搞錯了?骨科醫師解釋說:左邊膝蓋退化磨損比較嚴重,開刀換關節後,右邊的膝關節痛就會好了。因為病患畢竟不是專業人士,只能選擇相信醫師。109年5月鍾太太的左膝在北部某醫學中心骨科開人工關節手術,手術後歷經兩個多月的復健,原本較痛的右膝不但沒改善還變的更嚴重,原本不太痛的左膝,開過刀後反而關節活動角度變差,下肢淋巴水腫,甚至手術縫合的傷口,歷經兩個多月也仍未癒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