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疼痛迷思(三) 為什麼關節疼痛積水抽不完?


關節積水只有反覆抽是沒用的,要停止滑膜分泌過多液體,關節內膜要復原,建議可採用有效的治療方式─「超微創內膜修復治療」。

膝蓋受傷後腫脹起來,大部分人剛開始可能會認為是因為發炎造成的,應該冰敷休息一段時間就會好了,但觀察了幾天關節還是遲遲沒有消腫,摸起來也不像是瘀血的硬塊,而是軟軟的觸感,這就有可能是關節積水了。

臨床上關節積水相當常見,常發生在愛運動的年輕族群、膝蓋退化的中老年人,或是發生意外傷害的一般人身上關節積水會造成患者膝蓋腫痛不適,行走、上下樓梯等日常活動受限,常有患者關節積水抽水後,隔沒幾天又反覆積水,到底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真的沒有辦法讓關節積水不要再反覆發生嗎?

關節積水是如何產生的?

關節液是由關節內包覆整個骨頭表面的滑膜所分泌,當滑膜發炎或受刺激時,就會跟眼結膜跑進沙子或發炎細菌感染一樣,分泌比平常多好幾倍的液體。一般正常的關節液呈透明淡黃色,很像是炒菜用的沙拉油一般,而關節炎患者的關節液大多是呈現較深的黃色,質地也較為濃稠。

正常關節液可潤澤保護關節,當軟骨磨損導致滑膜發炎時,就會大量分泌含有發炎物質的滑液,導致關節液的生成速度會大於吸收的速度,使得關節液來不及代謝,只能累積在關節腔,造成關節積水。膝蓋周圍的神經會因為受到關節液的壓迫及關節液中的發炎物質而產生疼痛,關節囊會因液體壓力的關係而變得腫脹僵硬,造成膝蓋無法蹲下或彎曲。

關節內滑膜內視鏡放大照。

關節積水示意圖,黃色為積水範圍。

關節積水的5大症狀

  1. 膝蓋出現紅、腫、熱、痛的現象,特別是腫脹明顯。
  2. 膝蓋皮膚因為被撐開的關係,關節表面變得光滑。
  3. 關節僵硬無法完全伸直或彎曲,造成蹲及跪困難。
  4. 走路走太久或是運動過後脹痛的症狀就會加重。
  5. 上下樓梯時膝蓋會疼痛加重甚至無力。

造成關節積水的6大原因 

1. 關節退化發炎

隨著年紀增長老化、過度使用或是運動傷害導致的損傷,都會使關節逐漸退化,造成關節內的軟組織發炎並逐漸纖維化,表面會變得像菜瓜布一樣,粗糙的表面反覆的摩擦關節就易使關節出現疼痛積水的現象。

2. 運動過度損傷

因為跑步、打球等運動造成關節周邊軟組織損傷,而造成關節積水,例如:半月板破裂、膝蓋韌帶撕裂或斷裂等。

3. 意外挫傷扭傷

當像是跌倒、車禍等的意外傷害導致半月板、韌帶等組織損傷時,受傷的發炎滑膜組織會分泌出液體或出血,造成關節腫或皮下積水或血腫。

4. 風濕免疫疾病

風濕免疫性疾病大都會侵犯關節周邊的滑膜組織,滑膜發炎後,受發炎因子刺激分泌過多而產生積水。

5. 蜂窩組織感染

細菌入侵關節也可能使關節發炎積水,此時摸起來紅腫熱痛特別明顯。

6. 鈣化游離碎片

當關節創傷、骨折或退化性病變,若造成關節腔內的軟骨碎片游離在關節腔內,關節受到游離體刺激後就會發炎產生積水。

「超微創滑膜重建修護治療」解決惱人的頑固型關節積水

解決關節積水的問題,首先要排除必須以手術處理的病症。例如:韌帶完全斷裂、半月軟骨嚴重破裂,關節腔內游離體體積過大無法吸收的這些情形。排除以上的情形,其他關節反覆積水的情形多數可採超微創合併滑膜修復的方式治好。關節周邊滑膜會分泌過多液體,其實這是一種滑膜無菌性的發炎反應所致。以目前的臨床經驗來看,無論是消炎止痛藥或是類固醇,對於這類頑固型的滑膜發炎形成的關節積水的治療成效有限。

我多年治療頑固型關節積水的經驗發現:關節積水只有反覆抽是沒用的,要停止滑膜分泌過多液體,關節內膜要復原,我建議可採用有效的治療方式─「超微創內膜修復治療」。

首先針對有問題的滑膜進行針刺式的微創破壞,組織後續修復恢復健康後,即會減少關節滑膜液體的分泌。除了微創破壞這個步驟外,原本關節內的液體被吸出後,會在原處形成被液體撐大的空腔,通常此處的滑膜表面也會變得很粗糙,此時可用玻尿酸填補吸出積水後的空間,除了可減少摩擦增加潤滑外,更可以降低原積水內大量的發炎細胞的比率及發炎物質的堆積,如此一來,就能打破反覆發炎積水的惡性循環,關節的積水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關節積水患者的日常保健

1. 避免關節重覆屈伸

應避免踢腳、蹲跪、跳躍、騎腳踏車、上下樓梯、游蛙式等對膝蓋有負擔的動作。

2. 活動後適時的休息

在行走或活動時,若感到不舒服應立即休息,切勿關節已腫脹不適後仍久站、久坐或搬重物。

3. 使用關節護套保護

避免關節潮濕受寒,盡量不要長時間對著腳吹電風扇,睡覺時可穿戴關節護套保暖,護套的彈力可壓迫皮下滑囊的空腔,可減少累積水的空間。

4. 避免吃燥熱上火的食物

避免吃辛辣刺激與燥熱上火的食物,像是麻辣鍋、當歸鴨、四物湯、羊肉爐、油炸類、堅果類(花生、腰果、開心果等)。

名冠診所「膝望工程SMIT超微關節整合治療」為中西醫整合的進階自費療程,若您已在醫學中心、骨科、復健科或中醫診所接受許多治療後,症狀仍未改善;或是已經做過人工關節手術而產生後遺症,感到痛苦不堪卻求治無門,請您不要放棄!我們是關節及疼痛治療的專家,成功治療海內外各種難治關節疼痛的患者,並恢復他們膝關節的健康。
若有慢性病或體力衰弱的年長患者,正擔心手術的風險與併發症,「膝望工程SMIT超微關節整合治療」是最佳的治療方式,我們非常願意協助您戰勝疼痛!

想了解更多治療資訊,請於門診時間撥打: (02) 2967 9988(週一:13:30~21:00;週二至週六(週四休診):8:00~16:30;週日休診)
或請於以下表單填寫您的資料,我們會優先以E-mail回覆,請確保您留下正確的聯絡方式,會於上班工作時間回覆,請您耐心等候,謝謝!

市話請加區碼
您可以留言想諮詢的問題,或補充說明您的狀況

膝蓋痛不等於關節有退化!楊思寬院長治療大改善

張小姐感覺膝蓋緊繃,經常站不到半小時腿就會又緊又酸。去醫院檢查被告知膝關節退化第四期,建議半膝人工關節手術。不願開刀的張小姐上網搜尋到膝望工程的不動刀治療,接受治療後很快就有改善,走路不再腳痛了。

######

百戰百勝大魔王遇見楊思寬院長 終於治好多年膝蓋痛

擔任百戰百勝大魔王的林偕文大哥本身就是運動健將,多次出國比賽贏得冠軍,長年下來累積許多運動傷害。近年來膝關節疼痛加劇,朋友建議他開刀換人工關節,但他擔心會有手術後遺症。名冠診所楊思寬院長以不開刀的「膝望工程」為他治療後,終於恢復健康的雙腳,朋友都驚訝的說:你現在走路比我們快了!

######

幹細胞用於膝蓋退化治療的最新進展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為15%,全台約有350萬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等於是每6.5人中就有一人有膝關節退化的問題,更有1/4關節不適者忍痛超過3年。從民國106年健保署統計全台全膝關節置換件數為2萬7千多件,而在民國95年一年內有1萬多人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於10年內呈現明顯的成長,也顯示膝關節退化在高齡化社會中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

####

「膝望工程」超微創關節整合治療與微創關節手術治療有何不同?

相信您一定對「微創手術」一詞並不陌生,微創手術是利用表皮微小的傷口,以內視鏡的鏡頭當成視野,搭配各種的內視鏡手術工具來進行治療,出血量較傳統手術小,能縮短患者傷口復原的時間,減少術後疼痛,並能降低術後感染的機率。由於微創手術的多項優點,也促使現今許多醫院的手術型態開始趨向微創化。

####

「膝望工程」是什麼?它如何助你擺脫膝蓋疼痛

許多人膝蓋痛去看骨科醫生,常常醫生都還沒觸診,就要病人先去照X光;等X光片照出來了,醫生會拿著X光片跟病患解釋:「軟骨磨損了多少,有沒有骨刺,現在膝蓋已經退化到第幾期了…」。接著醫生就會下診斷:軟骨磨損嚴重的話就要安排開刀置換人工關節,較輕微的則是開消炎止痛藥吃,或是轉去做復健科做理療。類似這樣的經驗相信很多人都有過,但您有沒有曾經懷疑:這樣的診療過程就是完整、正確、無誤的嗎?

####

膝關節疼痛迷思(一) 為什麼騎腳踏車比走路傷膝蓋?

有些醫師會建議膝關節退化的患者選擇騎腳踏車作為運動,認為騎腳踏車較為省力,且對膝蓋的負重較小,因此對關節的傷害較小。但你知道嗎?騎腳踏車這項運動其實是非常不適合膝關節退化患者,因為踩踏板時需重複彎曲膝蓋,內側皺壁摩擦的次數也就更多,使膝蓋更容易受傷產生發炎疼痛。

#

膝關節退化分期你了解多少?

膝關節是人體使用非常頻繁的關節,從嬰幼兒期學步開始,膝關節陪伴每個人每天進行各種活動,如:運動、旅遊、工作、娛樂、上學等。根據統計,每個人膝關節平均一年活動一百萬次,若以膝關節退化最常出現的年紀50歲來算,從開始使用膝關節到出現問題約已使用5千萬次。使用如此頻繁,再加上男女過了更年期體內賀爾蒙質量的改變,無可避免的,每個人都可能會有膝關節退化疼痛問題,不同的只是疼痛出現的早晚而已。

#

只打PRP就能讓關節退化變好嗎?事實跟你想的不一樣

膝蓋退化造成疼痛的病因複雜,必須診斷出切確病因才能對症治療,注射PRP僅是眾多關節退化的治療方式之一,單靠PRP就想讓關節軟骨再生,讓嚴重的關節退化變好是不夠的。名冠診所「膝望工程」從根本進行治療及修復,才能將PRP發揮最大效果,徹底解決關節疼痛問題。

####

膝蓋疼痛半年往返於骨科跟復健科間 終在名冠找到病因

熱愛運動的網路媒體人謝先生,在一次日月潭環湖,接續挑戰武嶺天堂路後,開始飽受膝蓋疼痛之苦,做過許多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檢查後,判斷為輕微的退化性關節炎,復健半年卻沒有好轉,決定來名冠診所接受「膝望工程」治療,膝關節終於恢復健康並能輕鬆地活動了!

###

向人工膝關節術後遺症說bye-bye

有不少人工膝關節置換後的患者因為沒有根治而到名冠就診,劉阿姨就是其中一例。手術前,她感覺走路會「軟腳」,爬樓梯膝蓋痛。換完右膝後,膝蓋卻麻麻的,連從椅子上站起來或蹲下來都無法施力。她在治療結束後的三個月回診追蹤,不但爬樓梯不再疼痛,連左邊膝蓋也不用開刀了。

####

爬山後膝蓋痛 也是「退化」造成的嗎?

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統計,台灣爬山人口將近500萬人,其中以中高年齡層(45~65歲)佔大宗,爬山固然有許多好處,像是可以增加肌耐力、心肺功能、協調力等,但須特別注意自身的身體狀況是否能夠負荷爬山較大的運動量。臨床上觀察到有不少民眾在爬山之後出現膝蓋疼痛、腫脹甚至積水的症狀,大多是和爬山超過自己身體結構的負荷有關。

#

膝關節痛以半月軟骨磨損程度當成開刀依據是不正確的!

鍾太太聽了以後心中感到非常疑惑,覺得自己明明是右邊膝蓋痛去看醫師,怎麼醫師是建議要左邊膝蓋開刀換關節呢?是不是醫師搞錯了?骨科醫師解釋說:左邊膝蓋退化磨損比較嚴重,開刀換關節後,右邊的膝關節痛就會好了。因為病患畢竟不是專業人士,只能選擇相信醫師。109年5月鍾太太的左膝在北部某醫學中心骨科開人工關節手術,手術後歷經兩個多月的復健,原本較痛的右膝不但沒改善還變的更嚴重,原本不太痛的左膝,開過刀後反而關節活動角度變差,下肢淋巴水腫,甚至手術縫合的傷口,歷經兩個多月也仍未癒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