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長期低頭工作或使用3C產品的不當姿勢,造成頸部受傷,可能會出現脖子、肩膀、後背、手臂手指等部位麻痛、肌肉無力等症狀,小心神經根型頸椎病找上你,若不及早治療,會導致頸神經長期受到壓迫損傷與肌肉萎縮。
頸椎病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日積月累的頸椎不當姿勢,造成頸部受傷,可能會出現脖子、後背、肩膀、手臂手指麻痛、肌肉無力等症狀。頸椎病可分為五大類型:軟組織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根據健保署統計「神經根型頸椎病」發病率佔六成,若不進行治療,導致頸部神經長期受到壓迫損傷與肌肉萎縮,神經性疼痛也會使血壓升高,大家一定要特別注意!
什麼是神經根型頸椎病
人的頸椎有正常的生理曲度,若是長時間姿勢不良,例如:低頭工作、打電腦、滑手機、坐姿不正確、枕頭太高或太低,意外跌倒、撞傷、交通事故等引起頸椎損傷,頸椎的生理曲度就會產生變化,出現曲度變直,或是向相反的方向彎曲呈現頸椎反弓的情況,此時可能會出現代償性,骨質開始增生,甚至出現頸椎間盤突出、椎孔狹窄等變化,當椎間盤突出嚴重時會刺激或壓迫到神經根,造成神經根病變,形成神經根型頸椎病。壓痛點以頸椎第四節、第五節最常見,其次為頸椎第三節、第六節。
頸椎神經包括哪些
頸椎有七節,共分出八對神經,脊神經自椎間孔穿出後,形成頸叢神經與臂叢神經,有交感神經、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
臂叢神經由頸部的下四對頸脊神經及胸一神經組成,分佈於上肢、上胸部、上背部、間胛等處的皮膚與肌肉,掌管感覺與運動。
有些患者會出現手臂皮膚有針刺感或麻木,甚至觸摸時沒有感覺,就有可能是頸椎神經受到壓迫。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症狀
因個人生活習慣不同或受到外力傷害,有些症狀會突然出現,也有緩慢出現的情形,歸納有下列六種症狀:
- 頭、頸、肩、上背痛
- 頸部僵硬活動不靈活
- 睡覺時脖子痛常落枕
- 上肢痠麻痛肌肉無力
- 手指出現麻木針刺感
- 疼痛遊走上半身各部位
如何預防神經根型頸椎病
預防神經根型頸椎病,首先要改變頸部不正確姿勢,減少對頸部肌肉、脊髓、神經根及椎體造成的不良影響,保持頸椎管內結構的穩定,避免頸椎退化。
- 減少3C產品使用時間,不當低頭族
- 工作時避免固定姿勢,適時活動肩頸
- 拿取高處物品時踩板凳,避免過度仰頭
- 選擇高度合適的枕頭,維持頸椎正常曲度
- 站立時保持頭肩背臀成一直線
- 運動前後要做好暖身與伸展
提醒:神經根型頸椎病發病時,不建議游泳、瑜珈、打網球、羽毛球與過度使用頸部的運動,可能會加重頸部神經損傷,應盡量多休息。
如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
關於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原理,首先要在脊椎後方的小關節、棘突、橫突間的韌帶及筋膜組織進行鬆解,這些軟組織鬆解了,即可將脊椎後方的壓力解除,前面因壓力而導致椎間盤凸出對神經根的壓力也會跟著釋放。
1. 先以高解像力數位X光檢查脊椎結構,輔以精細的理學檢查,再以「超微針尖探測」深入皮下確認頸椎疼痛位置,在針刺過程中,透過辨聽穿刺軟組織的聲音,以及感受針刺軟組織時的反彈力道,藉以判斷軟組織纖維化的位置深度及範圍大小。
2. 以SMIT超微疼痛整合治療 (Super Micro-Invasive Therapy) 修復頸椎受傷發炎的軟組織部位,增生療法加速復原,促進血液循環與增強軟組織的強度。使軟組織恢復原本的彈性與功能,解除肌肉緊繃及椎間盤的壓力。
3. 無開刀傷口不需縫合,損傷部位不會引起沾黏,快速鬆解頸椎緊繃的筋膜與肌肉組織,有效改善疼痛並恢復日常生活。
想更了解頸椎病,請參閱:疲勞、姿勢不良引發落枕,小心軟組織型頸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