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關節動作時,粗糙的筋膜就會互相磨擦,位於筋膜上的感知器便傳送疼痛訊息到大腦,其實,這才是讓黃老師覺得膝蓋疼痛的主因,軟骨磨損只是個代罪羔羊。
黃奶奶來到我診間時,講話聲音細柔,但是有條有理,讓我憶起小學的老師。原來,她真的是一位退休老師,曾經作育無數英才。今年78歲的她,身體硬朗,唯有膝關節問題最讓她煩心。
黃老師的主訴症狀是無法蹲、蹲下去站不起來、久坐腿會麻,本來只是爬樓梯吃力,後來連下樓梯也感疼痛。原本快活的退休生活似乎就被膝蓋痛給限制住。
好幾家醫院都已診斷她膝關節退化嚴重,建議早日進行人工關節手術。黃老師覺得手術風險大,一開始的兩三年,都靠吃消炎止痛藥的方式與關節痛勉強共處,但後來膝蓋疼痛逐漸加劇,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黃老師只好回頭請醫師安排手術。
體貼的女兒知道,其實媽媽的內心是千百個不願意開刀,於是她積極打聽免開刀治療方式,後來終於找到在網路頗有聲譽的名冠診所。黃老師一聽到可以「免開刀」治療膝蓋痛,於是就在開刀的前一刻,立即取消原來已安排好的手術,並請女兒安排好時間陪伴她就診。
黃老師第一次給我們看時的主訴,都是我們門診病患的常見症狀。的確,若膝關節退化導致半月軟骨磨損殆盡,醫學上的診斷就是關節退化第四期,這也是骨科醫師認為必需開刀的階段。但事實上,她的問題除了關節內半月軟骨磨損的問題外,還伴隨著關節周邊筋膜發炎纖維化。這些纖維化的結締組織失去原先的張力與平衡,變成糾不規則排列的粗糙表面。因此,每次她只要關節動作時,粗糙的筋膜就會互相磨擦,位於筋膜上的感知器便傳送疼痛訊息到大腦,其實,這才是讓黃老師覺得膝蓋疼痛的主因,軟骨磨損只是個代罪羔羊。
如果黃老師真的依原本的安排去換人工關節,其實就算換了關節內的骨頭及軟骨墊片,造成疼痛的周圍軟組織的問題依然存在。我們幫黃老師安排了新一代的無刀關節治療技術「膝望工程」,透過超微創(SMIT,Super Micro-Invasive Therapy)的治療方式,以粗細僅 0.5mm的針尖,先將不規則、已硬化的纖維組織撥鬆,再搭配自體血小板增生療法(PRP),加速組織自然修復的速度。老化的筋膜回復到原來的狀態,黃老師的疼痛也就獲得徹底解決了。
看著黃老師稍來的信函,信中娟秀的字跡訴說著關節治好後的開心與感謝,閱讀後令我相當感動,也給我極大的鼓舞。黃老師如今可以重拾年輕時的快活人生,她說每天都會去公園運動ㄧ小時,蹲或站都沒問題,甚至還可以去追公車了呢!這是原本要去開刀卻臨陣脫逃的她所意想不到的。
看成功案例影片請前往 https://youtu.be/CiaX-qsXD18
遵照衛生醫療法及衛生署行政命令函,本臨床衛教教學案例影片及照片,均徵得病患本人簽名同意於網路分享,作為醫學衛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