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口閉口「喀喀」響!原來是得了顳顎關節症候群

您是否吃飯或說話時,耳朵前面的顳顎關節常會出現「喀!喀!」的聲響,咀嚼肌的部位也時常感到疼痛呢?當心有以上症狀可能就患有顳顎關節症候群亦稱為顳顎障礙症。

台灣約有30%以上的人患有顳顎關節症候群。這項統計進一步指出,顳顎關節症候群好發於20~45歲,女性的發生率比男性高出3倍以上。我們在說話、吃飯、刷牙時都會使用到顳顎關節,即便閉口不說話,也可能因為專注於某事而緊張咬牙。當肌肉與關節長期處於緊繃狀態,再加上過度頻繁咬合的動作,就容易引發顳顎關節症候群,使得關節活動出現異音,甚至疼痛現象。

顳顎關節症候群的合併症狀

  1. 張口疼痛並伴隨有「喀」的異音
  2. 咀嚼時有疼痛感
  3. 偏頭痛及纖維肌痛症
  4. 顏面及顳額部痠痛
  5. 頸部及肩膀肌肉僵硬
  6. 張口卡住不能動
  7. 耳內疼痛及耳鳴

顳顎關節的解剖位置 

顳顎關節在雙耳前方左右各一,約於下顎骨上端與顱骨連接處,由下頷骨髁及顳骨關節,上半部為內凹的關節窩,中間連著一片關節盤,外側為關節囊以及肌肉。顳顎關節是人體顏面部位唯一一個可活動的關節,能讓下顎具有上下左右活動的能力,當我們開口移動下巴時,會在耳朵前方觸摸到顳顎關節,所有和下巴有關的動作諸如:打哈欠、說話、咀嚼、吞嚥都需使用到顳顎關節。

▲顳顎關節的解剖位置

顳顎關節症候群常見7大病因

1. 長期夜間磨牙
夜間磨牙不像平常咀嚼食物時,有食物在中間緩衝咬合的力量,因此整個咬合的力量會直接作用在後排牙齒上,也間接影響顳顎關節。牙齒長期受力過大的結果,容易使顳顎關節軟骨與韌帶錯位或損傷。

2. 精神及性格因素 
若是性格屬於自我要求高、容易焦慮、緊張、求好心切、易鑽牛角尖或是精神工作壓力大的人,常會不自覺地咬緊牙關,而且壓力越大,咬得越緊越頻繁,長期下來易造成顳顎關節發炎。

3. 上下牙齦咬合不正
當上下排牙齒咬合不正時,不但會使顳顎關節肌肉處於過於緊繃的狀態,也會讓顳顎關節因施力不均而發炎,並破壞關節內部結構的平衡。

4. 常吃質地偏硬的食物
經常咀嚼較硬或具有韌性的食物,例如:肉乾、堅果類、魷魚絲等,會增加顳顎關節與咀嚼肌肉的負擔,易誘發顳顎關節症候群。

5. 醫源性因素
頭頸部的放射線治療如鼻咽癌放射治療,以及顴骨、下頷骨手術、臉部拉皮手術等,都可能造成單側顳顎關節纖維化,使得患者出現張口困難、牙關緊閉等顳顎關節功能障礙的症狀。

6. 外傷或曾受外力撞擊
外力撞擊或是骨折等急性創傷也可能造成顳顎關節的損傷,形成局部發炎與沾黏而出現顳顎關節症候群。

7. 系統性疾病
影響關節的系統性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甲狀腺疾病、糖尿病等,都有可能造成顳顎關節症候群。

顳顎關節症候群的檢查

1. 病史詢問
確認是否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高血壓或其他疾病,頭頸部是否曾受過外傷,是否有精神壓力或疾病,及日常作息如飲食、睡眠、運動習慣等。

2. 觀察下顎運動角度大小
正常的最大張口度,一般男性的張口距離為47 ±2 mm,女性為45 ± 2 mm。若患者的最大張口距離小於35mm,就有可能是顳顎關節沾黏,導致出現下顎運動範圍受限的問題。 此外,還要觀察患者張口閉口時,左、右顳顎關節的活動是否有對稱,通常下顎骨會往沾黏較嚴重的一邊歪斜。

3. 顳顎關節移動時是否有「喀」的聲音?
用食指在顳顎關節區進行觸診,檢查下顎運動時是否有「喀」的雜音。

4. 咀嚼肌群及顳顎關節有壓痛點?
以手指輕壓兩側關節區,檢查閉口以及在張口時,雙側咀嚼肌群及顳顎關節是否疼痛。

顳顎關節症候群動態分析

顳顎關節屬於滑液關節(Synovial joint),屬於人體相當特殊的關節,它的主要結構為下頷骨同時橫跨左、右兩邊的一塊骨頭。由於下頷骨為左右連動,因此在活動時,左右兩側顳顎關節活動時會互相影響,其原理就跟盪鞦韆相似。兩側下頷骨髁(Mandibular condyle)與下頷骨垂直的部分,就跟鞦韆的兩側垂直的鐵鍊一樣,分別固定於上方的支架上。

正常的顳顎關節活動,主要就是張口及閉口,這樣的動作就跟鞦韆上下擺動一樣。當顳顎關節的一邊發炎沾黏時,此時下顎在張口及閉口時就會往患側偏斜,這種力矩現象就跟鞦韆單邊固定點生鏽沾黏時,鞦韆的上升擺動會往生鏽較緊的一側偏歪一樣。

治療顳顎關節症候群的第一步,要先以SMIT超微創治療剝除沾黏的筋膜組織,恢復左右兩側顳顎關節的力矩平衡。第二步要預防顳顎關節再度發炎沾黏,調節紊亂的自律神經調節,以避免患者因免疫功能錯亂,造成顳顎關節周邊筋膜的反覆性發炎。臨床治療上要特別注意:並非痛哪邊就治那邊!也不是哪一邊有異音,就只治療那邊。醫師需詳細判斷是哪一側的顳顎關節沾黏,才能加以鬆解,唯有如此病症才會改善。

上述「標本兼治」才是顳顎關節症候群的最佳治療方式。以SMIT超微創治療顳顎關節症候群,平均治療3-5次可恢復,但實際治療次數仍需由醫師評估,依患者症狀嚴重程度而定。

顳顎關節症候群的非手術治療

牙科:
咬合板治療
咬合板治療是目前牙科醫師的主流治療方式,依照病患的牙床形狀量身打造咬合板。透過患者入睡期間戴著咬合板,讓下頷骨與上顎分離呈現口微張的狀態,藉以鬆弛原本緊繃的顳顎關節筋膜組織。咬合板屬於輔助性的復健治療醫材,對於病程初期的患者較有效用,若患病時間久,沾黏情形嚴重則效果不佳!

▲牙科治療顳顎關節使用咬合板

西醫:
藥物治療
急性疼痛期的患者,可服用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減緩肌肉疼痛與腫脹,但僅能暫時緩解急性疼痛。

物理治療
超音波、電刺激、熱療等物理治療,較適合在病程初期時採用,對於病程中、後期的患者則效果有限。超音波治療是利用音波振動來緩解下顎關節及肌肉的疼痛及腫脹,電刺激及熱療是透過電流刺激或提升溫度來放鬆肌肉並促進循環。

局部注射
使用咬合板與口服藥物治療無效時,可考慮局部注射治療。注射的藥物包括肉毒桿菌、玻尿酸、葡萄糖及類固醇。類固醇可消炎止痛,緩解局部腫脹及不適,為一般常見的治療方式。肉毒桿菌可抑制肌肉過度收縮,減輕肌肉痙攣帶來的疼痛。玻尿酸則可增加關節的潤滑。目前有許多醫師以超音波導引注射藥物至顳顎關節腔,雖然精準到位,但仍只是運用消炎止痛的原理,僅能維持短時間的效果。

此外,患者尤要注意類固醇的注射可能導致局部組織破壞和鬆弛,恐對顳顎關節的穩定性更不利!

中醫:
針灸、推拿
以中醫的觀點來看顳顎關節症候群,是因為氣血瘀滯、脈絡痹阻所致,針灸可疏通經絡讓氣血暢通,再搭配推拿可減緩局部疼痛程度。

顳顎關節症候群的手術治療

關節沖洗術:
透過1個穿刺孔將生理食鹽水灌注到關節內,沖洗掉關節內的發炎物質,改善關節發炎狀態並減少疼痛。

關節鏡手術:
在耳前穿刺2至3個穿刺孔,將手術器械置入關節腔內,清除關節內的發炎物質並將沾黏與纖維化的組織剝離。但手術後有少部分的病人會出現顏面神經受損等併發症,因此不建議將此治療作為顳顎關節症候群的首選方式。

Dr. SKY創新觀點及治療

目前西醫透過病因位置的分類,將顳顎關節症候群(顳顎障礙症)歸在牙科治療範圍,這樣的分類方式其實值得商榷!顳顎關節症候群為什麼不單純稱為「顳顎關節炎」就好?若仔細探究原因,是因為顳顎關節症候群不只是關節炎、關節疼痛的症狀,根據我診所多年的臨床觀察,顳顎關節症候群的患者經常合併纖維肌痛症、偏頭痛、焦慮症、恐慌症、失眠、耳鳴、頸椎病等,這些症狀都屬於自律神經失調的一部分。因此顳顎關節症候群不該單純只被視為顳顎關節疾病,而是一種身心失調所衍生的綜合病症。

因此,一位醫師在治療顳顎關節症候群時,必須將自律神經失調的因素納入考量方為完整。我們也就能進一步說,牙科目前使用咬合板治療顳顎關節症候群,就跟治療腰痛使用護腰一樣,只能算是緩解症狀的一種物理治療。而骨科、復健科使用的局部類固醇注射,也只能視為暫時消炎止痛的症狀治療,無法標本兼治。

即便有以上的理解,到底該如何有效治療顳顎關節症候群呢?

名冠診所超微創顳顎關節解沾治療

超微創顳顎關節解沾治療不同於破壞性較大的關節鏡手術治療,而是融合中西醫學之新技術。超微創顳顎關節解沾治療以精微的針尖做為治療工具,傷口直徑僅不到0.5mm針孔大小,對局部組織損傷較低,副作用也較一般關節鏡手術低許多。

超微創顳顎關節解沾治療並非西醫的超音波導引局部注射方式,而是利用針尖微創剝離的原理,與消炎藥或類固醇的藥物治療原理完全不同。超微創顳顎關節解沾治療需要由治療經驗與技術純熟的醫師進行才能「針到病除」。

醫師藉由「先破壞再建設」的原理,先以針尖進行探測檢查,透過軟組織反彈的力道以及針刺的聲響,判斷已纖維化、沾黏的病理位置,再以針尖鬆解已纖維化、鈣化的組織,使纖維化組織能充分修復重建,恢復顳顎關節原本應有的張力作用。

顳顎關節症候群患者避免復發注意7件事

1. 避免長時間的咀嚼動作:
應避免長時間咀嚼太硬或具有韌度的食物,例如:口香糖、堅果、檳榔、魷魚絲等。

2. 避免過度張口:
避免做一些會超過顳顎關節的活動角度的動作,像是大笑、打哈欠等。

3. 良好的睡眠品質:
許多顳顎關節症候群患者在夜晚睡眠時,常會不自覺地咬緊牙關與磨牙,使得關節肌肉一直處在緊繃的狀態,隔天一早張口就更加困難,因此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是很重要的。

4. 放鬆身心
放鬆臉部、嘴巴、下巴和肩頸部位,可聽聽柔和的音樂或深呼吸,讓身體有喘息休息的時間。避免過度焦慮緊張,降低持續咬緊牙關或磨牙的現象。

5. 正確的姿勢
在使用電腦或手機時避免彎腰駝背,或是捲曲的姿勢等會讓關節及肌肉產生壓力的動作。

6. 少碰咖啡因:
咖啡因使肉收縮並造成緊繃現象,患者應避免食用像是巧克力、咖啡、茶飲等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或飲品。

7. 適當的局部按摩:
以適當的力量按摩酸痛的肌肉,讓原本緊繃的肌肉得以舒緩。建議患者可按壓耳周的穴道如:頰車穴、下關穴、頭維穴。

頰車穴
位在顳顎關節處下方,咬緊牙根時隆起處即是頰車穴。

下關穴
位在耳朵根部約在鬢角下方,以食指、中指併攏,食指放在耳垂旁,中指指腹處即為下關穴。

頭維穴
位於額角髮際點向上一指寬處即為頭維穴。

名冠診所「SMIT超微疼痛整合治療」為中西醫整合的進階自費療程,若您已在醫學中心、骨科、復健科或中醫診所接受許多治療後,症狀仍未改善,持續被疼痛所困擾,請您不要放棄,我們是各種難治疼痛的專家,包含顏面神經麻痺、顳顎關節症候群、五十肩、媽媽手、網球肘、手腕隧道症候群、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等,我們非常願意協助您戰勝疼痛!
因每位患者的症狀嚴重程度與治療部位大小不同,詳細費用與療程須由醫師親自檢查與評估後說明。

想了解更多治療資訊,請於門診時間撥打: (02) 2967 9988(週一:13:30~21:00;週二至週六(週四休診):8:00~16:30;週日休診)
或請於以下表單填寫您的資料,我們會優先以E-mail回覆,請確保您留下正確的聯絡方式,會於上班工作時間回覆,請您耐心等候,謝謝!

市話請加區碼
您可以留言想諮詢的問題,或補充說明您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