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運動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許多年長者因為活動量少,肌肉越來越無力、僵硬,逐漸形成關節沾黏。運動員或年輕人則是運動傷害沒有妥善治療,時間一久讓關節沾黏而影響正常活動。
來名冠診所的門診病患中,原本因為關節疼痛的長者在治療恢復後,我們都會鼓勵他們要每天適當的活動,無論是住家附近公園散步或到郊外踏青,能幫助關節活動與肌力的鍛鍊,也有助於身心舒暢。
不少年長者因為體力下降運動量更少,或是已有膝關節疼痛問題,導致上下樓梯會痛、蹲不下去,因為怕痛就更少走動,長期下來容易肌肉僵硬痿縮無力,使關節活動角度降低,漸漸地就產生關節沾黏,導致一動就疼痛更嚴重。
什麼是關節沾黏
關節是兩個骨頭相交接之處,如同門的轉軸樞紐的功能,讓身體有更大角度的活動。關節如果失去原來可以自由活動的角度,就稱做「關節沾黏」。如果有關節沾黏的問題,身體就很難正常的活動,有時可能連日常生活基本的舉手、梳頭髮、穿衣服、走路等動作都會有障礙。
關節沾黏不一定會有明顯的疼痛,但若發炎變嚴重時,有時連休息不動也會隱隱作痛。特別是長期臥床的病人,可能會全身關節都沾黏很厲害,疼痛更加嚴重。
膝關節沾黏
膝關節是臨床上很常見出現沾黏的部位,在年輕人可能是運動傷害後遺症,在年紀大的族群可能是老化及活動不足所致。
膝關節沾黏時會蹲不下去,走路卡卡的,上下樓梯很不方便。
肩關節沾黏
關節沾黏一開始大都是因為「發炎」所造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五十肩」。五十肩的主要症狀為肩部會感到疼痛、僵硬、關節活動受限,像是手無法舉過肩也無法向外旋轉,會對日常生活產生諸多不便,例如穿衣服、洗澡、如廁、拿高處的物品等需要活動到肩膀關節的行為都無法順利進行,在睡覺時也無法朝向疼痛的患側影響睡眠。
接著因為肩膀活動會痛,就讓肩膀活動更加減少,結果使沾黏更嚴重。須特別注意的是,五十肩一開始的發炎的原因,常常是因為工作需肩關節反覆過度使用所致,此外,自律神經失調引發的自發性筋膜發炎沾黏,也是五十肩相當常見的原因。
運動傷害造成沾黏
運動員與活動力旺盛的年輕人,較常見因為扭傷或撞擊、跌倒的外傷引起關節及軟組織發炎疼痛或積水,若沒有好好治療,久了會逐漸產生黏連,降低關節活動度,例如手肘、膝關節或腳踝都是很容易沾黏的關節。
手術後造成沾黏
手術必定有切割及縫合的過程,因此,只要有手術,依手術傷口的大小的不同,必定會有不同程度的沾黏。此外,若手術有植入鋼釘或人工椎間盤等外來物,因外來物的刺激,也更容易出現手術後的沾黏,甚至演變成更嚴重的的脊椎手術後疼痛症候群 (FBSS, 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超微創SMIT治療鬆解關節沾黏
像復建這類的物理治療,暫時舒緩疼痛可能有幫助,但是對於造成疼痛的病理性沾黏,治療效果很有限,若沒有針對沾黏組織進行鬆解,沾黏會繼續惡化。
骨科鬆解沾黏傳統最快的方法就是上麻醉後,醫師硬施力把沾黏的軟組織撕開,讓關節恢復活動度。雖然可以大幅恢復活動度,但麻醉藥效過後,因為軟組織撕裂,患者反而疼痛感加劇,還要一段時間的冰敷和辛苦的復健才會復原。若以西醫外科手術的切割方式去除沾黏,短期內沾黏似乎解除了,但是手術後又會引發更嚴重的新沾黏,因此不是理想的解決方式。
我們所發展的超微創治療(SMIT, Super Micro-Invasive Therapy) 是溫和且有效的解除沾黏治療方法。
先以極細針尖判斷沾黏的深度與範圍,再將紊亂的沾黏組織分離,放鬆筋膜與組織,徹底解除沾黏的部位,恢復關節的活動度,治療過程不會讓患者有劇烈的痛感。
由於病理性的沾黏已由細針撥開鬆解,除了原本的疼痛可以解除,活動角度也可以立即改善,加上新的血液循環的建立,促進組織的修復新生,治療成效可持續長久,不容易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