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病患的腰痛腳麻,形成的原因多重又複雜,單靠醫療儀器的結果不一定就能做出精準治療,許多椎間盤突出的病患經常合併腰椎周邊軟組織損傷的情形,但X光及MRI無法診斷這些軟組織的問題,因此容易被醫師忽略。
腰痠背痛是現代人常見的毛病,多達60-80%的人在一生中會曾有下背痛的症狀,其中有部分是椎間盤突出 (herniated disc) 造成神經壓迫所致,椎間盤突出發生的部位通常在第四、五腰椎,或第五腰椎和第一薦椎間,臨床症狀大多以單側的腰腿麻或酸痛為主。
為什麼會造成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是脊椎椎體與椎體間的緩衝結構,當它因退化或創傷造成外環纖維破裂時,導致椎間盤之「髓核」往脊髓腔突出而壓迫到神經,產生下肢酸麻痛等症狀 ,造成椎間盤突出的原因有以下的情況:
- 肥胖:體重過會使腰椎承受的壓力過大。
- 外傷:腰部遭到外力撞擊而使椎間盤出現裂隙。
- 年齡:椎間盤就像橡皮一樣,隨著年紀的增長,慢慢的它的彈性會減少,因此 40-50 歲以上的人易出現椎間盤突出病症。
- 姿勢不良:駝背、翹二郎腿、低頭滑手機、打電腦,都會增加椎間盤的壓力。
- 久坐久站:開車久坐、執勤久站皆會增加椎間盤壓力。
- 肌力不足:腰背及前腹壁肌力不足,導致椎間盤前後的支撐力不夠,造成椎間盤突出。
- 重複動作:彎腰或轉腰的動作,都會重複施加壓力在椎間盤上,長期下來便造成椎間盤變形或移位。
椎間盤突出的類型
第一級 退化 (Degeneration):
髓核還在椎間盤纖維環裡面,但開始往外流動
第二級 脫垂 (Prolapse):
髓核接近椎間盤纖維環的邊界
第三級 膨出 (Extrusion):
髓核已經跑出纖維環的邊界
第四級 分離 (Sequestration):
髓核跑出纖維環的邊界並且斷裂分離
椎間盤突出的症狀有哪些
- 下背痛,可能會持續數年之久。
- 咳嗽、打噴嚏或彎腰時,因增加腰椎內壓力而會更加疼痛。
- 平躺時疼痛減緩,但坐姿或站立時又會出現疼痛感。
- 單側腰部到大腿或小腿發麻。
椎間盤突出一定要開刀嗎?
椎間盤突出是否一定要開刀,我們找到幾篇國際上的研究及看法:
1.美國史丹佛大學
史丹佛大學骨科團隊曾於2006年發表論文,該研究找了200名健康無腰痛者做為研究對象。第一次核磁共振掃描時,這些健康無腰痛的受試者中已有九成MRI影像已出現異常,這表示影像檢查異常不一定就會出現腰痛症狀。
該研究接著追蹤這200名無症狀的受試者五年,其中有51名在追蹤期內開始出現嚴重下背痛問題,這51名下背痛受試者再次檢查核磁共振,當中卻有多達43人(84%) 的核磁共振跟第一次檢查相比較並無變化,甚至有人比第一次檢查影像結果變好了,這顯示核磁共振檢查的結果與病患腰背痛的症狀嚴重程度不能劃上等號!
2.美國梅約診所
世界著名的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 及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 多位醫師,針對20-80歲共3,110位民眾的研究報告指出,即使 MRI(磁振共振)或 CT(電腦斷層) 結果出現脊椎退化的影像,但臨床沒有症狀的比例很高,因此可以說影像出現異常的結果,常常只是脊椎正常衰老的現象,不一定與病患身體的腰背疼痛有關。
3.紐約神經外科醫師 Roger Härtl
紐約 Weill Cornell Medicine Center 神經外科醫師 Roger Härtl 也以臨床經驗表示,大多數病患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狀會在六週內自行消退,因此通常建議病患先從非手術治療開始考慮。
椎間盤突出患者除了多臥床休息及穿戴護腰護具外,其他保守的治療有按摩、針灸、復建牽引等。如果疼痛為輕度至中度,醫生可能會開立消炎止痛藥以緩解疼痛。若以上的保守治療持續一段時間仍然無效時,可考慮進一步名冠診所研究多年的「超微創」脊椎關節疼痛治療方式。
不開刀安全治療椎間盤突出
「SMIT 超微脊椎關節整合治療」是透過西醫臨床使用的特殊針具及中醫的超微針刀,治療時先以局部麻藥緩和治療過程的不適,合併注射神經營養劑修復神經功能,可鬆解因受壓而突出的椎間盤,進而減輕椎間盤突出對神經根的壓迫,因神經壓迫產生的酸麻脹痛症狀可因此減輕而復原。
此外,超微創治療所形成的細小針孔,可啟動人體自我的修復程序,將神經周邊局部發炎消除,疼痛因此可緩解。
許多椎間盤突出的病患經常合併腰椎周邊軟組織損傷的情形,特別是薦腰交界處及薦髂關節處的結構,例如:髂腰韌帶、後薦髂韌帶、胸腰筋膜、豎棘肌、多裂肌、棘突間肌、橫突間肌等,臨床上這些軟組織損傷發炎比椎間盤突出的症狀更明顯,但因為 X光及 MRI 無法診斷這些軟組織的問題,因此更容易被醫師所忽略。
想了解更多請參閱: 「攻疼新醫」帶給你脊椎疼痛治療全新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