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突然閉不上、臉變僵硬、嘴歪不能笑……,以為是中風,經醫生診斷後是「顏面神經麻痺」,及時治療有機會痊癒,不留下後遺症。究竟什麼原因造成顏面神經麻痺?
顏面神經麻痺又稱為面部神經癱瘓,屬急性神經發炎的一種,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於30~50歲,根據統計,每年每十萬人中就有15~35個病例,特別容易發生在季節交替之際,勞累、免疫力較低、壓力大、孕婦以及糖尿病患也容易罹患顏面神經麻痺。
顏面神經的解剖位置
顏面神經是第七對腦神經,從腦幹延伸出來經過顳骨到臉頰全長約 14~17 公分,主要功能為控制臉部表情肌肉、味覺傳達、眼皮開閉、眼淚以及唾液分泌等。
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
第七對腦神經一旦發炎受損就會導致顏面神經麻痺,使臉部出現肌肉失調、僵硬的問題,受損的區域又可分為中樞神經及周邊神經,造成中樞神經受損的原因大多是腦部腫瘤、腦血管疾病等。導致周邊神經受損的原因有病毒感染、外傷、神經性疾病等,其中最常見的是貝爾氏麻痺(Bell’s palsy)也就是俗稱的「鬼吹風」,大部分是因為病毒感染造成神經發炎,進而使面部出現麻痺與肌肉無力的狀況。
顏面神經的分支
- 顳枝(Temporal branch):支配額肌以及眼輪匝肌的上半部
- 顴枝(Zygomatic branch):支配眼輪匝肌的下半部
- 頰枝(Buccal branch):支配提上唇肌以及口輪匝肌的上半部
- 緣下頷枝(Marginal mandibular branch):支配笑肌
- 頸枝(Cervical branch):支配闊頸肌
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
- 一側面部表情肌肉出現癱瘓現象
- 嘴巴歪斜、口水外流
- 抬頭紋消失
- 法令紋消失
- 眼睛無法完全閉合
- 味覺異常,舌頭前三分之二部分味覺喪失
- 耳後疼痛
- 說話困難,咬字不清楚
顏面神經麻痺與中風應該如何區分?腦中風不只影響臉部與嘴巴動作,往往會伴隨較為明確的單側肢體無力或其它複雜的神經學症狀,如果有吞嚥困難、說話大舌頭等症狀,中風可能性就變得相當高。
顏面神經麻痺的檢查
1. 病史詢問:
確認是否有特殊疾病或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史、高血壓病史,並確認症狀出現的時間及症狀變化的情形。
2. 理學檢查:
透過顏面肌肉檢查評估顏面神經的功能狀態,請患者做出皺眉、挑眉、閉眼、露齒等動作。
3. 影像學檢查:
腦部核磁共振、電腦斷層掃描初步排除嚴重病因。
4. 神經肌電圖檢查:
電生理檢查可查知顏面神經受損的程度。
顏面神經麻痺的治療方法
1. 西醫
藥物治療
發病初期利用口服類固醇減緩周邊型顏面神經的發炎程度、抗病毒藥物減低病毒活性,但口服藥物對因外傷、腫瘤等的原因所造成的中樞型顏面神經麻痺則治療成效有限。
物理治療
紅外線或熱敷:可促進臉部血液循環,充分供給肌肉與神經修復所需養分。
肌肉電刺激:刺激患部肌肉,減緩肌肉萎縮的速度。
按摩:增進患部血液循環,減低僵硬感並放鬆肌肉。
手術治療
若是臉部變形嚴重則建議進行手術治療,一般採用顏面神經重建手術,擷取部分的舌下神經或面部健側的神經進行神經移植,或是肌肉移植來恢復面部肌肉運動的功能,但僅能恢復肌肉運動功能,味覺傳遞、唾液、眼淚分泌功能是無法復原。因手術治療的成效未盡理想,目前醫界大多數未以手術方式治療顏面神經麻痺。
2. 中醫
針灸治療
利用針灸刺激肌肉,臨床常用的治療穴位如風池、地倉、百會、四白、翳風、魚腰、合谷等穴,透過針灸消除氣血阻滯使經絡暢通。
中藥治療
視病患的症狀用藥,顏面神經麻痺常用藥為牽正散(白附子、白殭蠶、全蠍),其他常用中藥為當歸、防風、地龍、黃耆、川芎、細辛等。
名冠診所中西整合治療顏面神經麻痺的治療原理與方法
顏面神經麻痺最常見及最重要的機轉是:支配顏面表情肌肉群的顏面神經分支神經損傷,而造成損傷的原因最重要是人體免疫系統紊亂,產生人體自發性免疫攻擊所致,這就跟突發性耳聾、圓禿(鬼剃頭)是一樣的機轉。
神經損傷後的修護,可採取頭皮針、電針灸、神經營養劑穴位注射、針刀微創所組合的方式進行。其中神經營養劑可使用Vit B12、硫辛酸(α-Lipoic Acid)、自體血液細胞(PRP)。臨床上顯示:透過中西整合的治療模式,可大幅提高顏面神經麻痺治療的成效。
顏面神經麻痺患者的日常保健
- 應保持良好生活作息避免熬夜
- 避免攝取過多的咖啡因、酒精
- 隨身攜帶人工淚液保持眼睛滋潤
- 避免頭面部吹風或久處於冷氣房
- 攝取維他命B群幫助神經細胞修復
- 學習如何減輕壓力並養成運動習慣
- 每天規律透過按摩放鬆面部肌肉
- 每天至少3次照鏡子做臉部表情運動